2016年12月25日 星期日

諸意識形態的回顧與檢討(05881202 李煜梅)

1.不同的意識形態針對不同意識形態的信仰者應如何相處,會有什麼不同和相同的主張?
無政府主義、法西斯主義。
「共」處的實現還是鬥爭的過程?

2.如何分辨自己的意識形態成分?(我的意識形態的成分是什麼?)
如何:根據理解各意識形態的難易程度及其理念表述上的「正中我意」的程度可判斷。越容易理解且認為越合理,則此意識形態於我的成分越大。但我認為此方法只適合分析在一段時間內,「常規狀態」下自我的意識形態;在「極端狀態」(或者說不同事件)面前不一定表現出此結果,甚至相反。理由是:人是矛盾體且容易受到環境的干擾,因此,意識形態的成分也常常是流變的。

(課堂)是什麼(列舉成分較大的):個人主義式的無政府主義、激進女性主義、「深」的生態主義、普世主義式的多元文化主義。

3.本地社會流通著哪些意識形態?何者最受歡迎?何者最令人厭惡?
(同溫層:個人經歷&地域差異,僅反映我眼中的中國,減少刻板印象,平等謙虛謹慎)

排名分先後:
民族主義:愛國心(抵制日貨及「言論」),認同政治、民族、歷史(文獻&教育-台灣)
自由主義:自由、正義(道德危機,思考「經濟使人心冷漠?」)、理性、個人
社會主義:社群、合作、平等、共有制(注意少了階級政治)
保守主義:傳統、社會有機論、階層(留學,階層固化現象)及權威(父權文化)
法西斯主義:團結就是力量,領袖及精英主義(「習大大」、政治局)、鬥爭(優勝劣汰)、極端民族主義
何者最令人厭惡?女性主義:對父權的抗議    (生態主義:經濟發展論與霧霾的衝突)

(課堂)分三代人分析,看中國社會意識形態的流動方向;歷史事件:抗戰、大躍進、文革(社群、合作、領袖),中美建交、改革開放、六四(轉變的一代、認同政治),西氣東輸、神舟五號及尖端科技、領土爭議(島嶼、香港)、網絡與現實現象(混雜,社會主義核心價值、官方與民間異同-及理由-穩定)。

(課堂)經濟發展與文化平衡(後者軟實力-台:傳統文化的保存,林家花園旅遊業-兩岸努力方向)



思考:「意識形態中立」能否成立?何為「中立」?「戰戰兢兢,如臨深淵,如履薄冰。」


課堂補充:(羅爾斯&桑德爾)
    (關於「反思的平衡」)在我們思考某些特定案例的判斷和我們一般仰賴判斷的普世原則時,一定要在這兩者間來回思索。而且不應該只停在這邊,因為我們有可能犯錯,可能在我們第一個下意識的反應就錯了。不止不應該暫停於此,更應該重新思考我們的特定判斷。即便得到了答案,也該再利用原則重新檢驗。所謂的正確與良善的討論,即反思的平衡,可以(但不必然)產生權利中正義的共享判斷。
    (關於「尊重」)不是視而不見,而是正面迎戰(engage them),參與他們的生活。有時挑戰他們,有時與他們競爭,有時透過傾聽而學習他們。從政治上來說,並沒有任何保證讓你在道德和宗教上的互動和交鋒會獲得任何的共識,甚至不能保證你會欣賞其他人的道德和宗教的信念。畢竟,總是有可能,當我們越瞭解一種宗教和道德的信念後,我們會更不喜歡這些信念。但這樣的尊重、交流和互動,對於我來說,是多元社會中更是適切、更符合理想的方式。也因此,我們道德和宗教的不同立場,代表了人類良善的終極多元化。對於我來說,道德上的互動將能夠讓我們欣賞不同人生所代表的不同善良。
    (關於「具體事件」)透過單一的原則或是規範來討論並非是唯一的方法,也不是推論最好的方法。

諸意識形態的回顧與檢討

不同的意識形態針對不同意識形態的信仰者應如何相處,會有什麼不同和相同的主張?(10分鐘)
保守主義、女性主義
主張:
1.      性別分工
2.      階級
相處方式:
1.      強烈衝突
例子:多元成家(台灣)、反女權運動(80年代美國)

本地社會流通著哪些意識形態?何者最受歡迎?何者最令人厭惡?(10-15分鐘)
1.      人都是混雜的,因為人通常僅僅是被影響而不是生產者,不會有完整的整套系統,所以我們僅能從它顯示出的樣子推斷混雜的成分。
2.      台灣流通的意識形態元素,哪些受歡迎?哪些令人厭惡?(視情況決定講的內容多寡,以下按照我認為重要的程度大略排序)

保守:權威、財產、人性的不完善、傳統
自由主義:正義、自由、理性、寬容、機會平等、個人
民族主義:民族自決
法西斯:領袖及菁英主義、極端民族主義
女性主義:男女平等
生態主義:永續發展、淺生態學
多元文化:認同與文化

如何分辨自己的意識形態成分?(10-15分鐘)
1.      人通常會不自覺選擇接近跟自己相同偏好的人,所以藉由自己喜歡的人(歌手、評論家)通常傳播什麼樣的意識形態 可能可以了解自己是什麼意識形態的支持者。
2.      回顧我以前寫的「公車上」,我在乎什麼?

Q:到底是行為上表現出的樣子,還是思想上的偏好更貼近自己的意識形態成分呢?

2016年12月20日 星期二

無政府主義

1.為什麼無政府主義者認定國家是邪惡的和壓迫的?
因為國家就是權力的象徵,是造成人與人之間不平等的根源,也就是造成人類腐化的原因。
2.無政府主義者的人性觀具說服力?
無政府主義者的人性觀具說服力是以人與人之間沒有不平等的情事為前提。去除了不平等的情事,基於人性是道德、智性、善良的一面才會展現出來。
3.如果您是無政府主義者,如何說服世人相信廢除國家是正確的、可行的?
我會彰揚權力造成的不平等,並倡導大眾遠離政治,成立各自的公社,呈現平和和滿足給大眾看。

2016年12月18日 星期日

關於生態主義的課程討論

生態主義自20世紀後半葉在全球生態危機的壓力和現代環境運動的激發下,伴隨著從工業文明到生態文明的時代精神轉變而興起。生態主義最先表現為一種環境主義的思潮,經歷了動物權利論、生命中心論、生態中心論多種典型理論形態,最近又發展成生態女性主義和生態後現代主義等特殊意識形態。
        生態主義與其他意識形態最大的差異,乃是將「人類社群」放到生態系統之中,從與自然平等的立場來探討問題,而非傳統意識形態以人類為中心的觀點;如同女性主義,生態主義內部的分歧也產生了對政府不同程度的訴求,其中以深層生態學為極端理論形態。
        課程中我將偏重與生態主義較契合的意識形態來加以介紹,如女性主義、無政府主義、以及社會主義為何會與生態主義加以結合,並於課堂上討論幾個問題:
  1. 為何生態主義的哲學觀在21世紀對許多國家執政方針而言都是容易被忽略的存在?
  2. 生態主義擯棄人類中心主義,則生態政治要如何將道德價值觀納入討論?  
  3. 資本主義國家仰仗經濟力量而對他國的資源掠奪與環境汙染(生態帝國主義)是否可以被生態主義者反制?

2016年12月15日 星期四

文化多元主義

              今日多元文化主義作為一種新興社會理論,最初是在1960年代作為黑人自覺運動的理論基礎上被運用;而到1960年代末及1970年代初,許多西歐及北美的少數族裔湧現了政治意識;除了少數民族本身在自我集體意識上的提升之外,二戰後國際間的移民風潮,也加深各個社會中的文化歧異,同時更促進了多元文化政治的興起。在無論多元文化主義的流派,一般我們所認為多元文化主義的立場,是隱含了對於文化歧異現象的接納與肯定態度,因為他認為不同文化群體有被承認及尊敬的權利,因此,不管是個人或全體,有其自身的信仰、價值,然而,隨著意識形態的混雜與激盪,在這起始點,而有了不同的流派,礙於報告時間有限,報告者不提及多元文化主義的分支流派,請同學自行閱讀,自行了解自己的意識型態光譜。
        再者,報告者會依據教科書的核心理念,諸如「認同政治」、「文化認同」、「少數族裔權利」、「多元差異」四部分做初步介紹,讓同學有初步的認識:
  • 認同政治:多元文化主義理論家認為,少數文化群體相對於主流群體一定較不利,要矯正這情形唯有對社會中的規則及制度做重大調整。
  • 文化認同:多元文化主義中的認同政治來自一股視文化為社會、認同政治之基礎的思想系統。如果一個人以自己的文化為榮,特別是可以公開地宣稱自己的文化認同時,此時就有了社會與歷史的根源感。
  • 少數族裔權利:
  1. 自治權對個人自由與自主性的保障。文化幫助了使人活得自在的目標達成。
  2. 多族裔共存權:因宗教或血緣相同而形成的少數群體,應有權利維持及保存自身的文化特色。
  3. 代表權:教育或政治的較高階層職位上,應保障弱勢族裔有一定的參與比例。
  • 多元差異:相信歧異的可能性,更要推廣,因為除了能讓個人可以自由發展其文化認同外,多元差異對社會也有好處。經由共居群體間的文化交流,反而會增進跨文化的了解與包容。
        本次報告擬訂於下周一(12月19日),進行時間三十分鐘左右,報告方式會以教科書的內容作為導讀,且在報告者講述完畢後與同學進行交流。本次報告的提出問題的來源會依照教科書報告範圍中找個問題,且顧及課程進度,報告者會一併討論老師提出的問題。同學間的討論時間會多於報告者獨自報告的時間,歡迎同學們在課堂上與報告者有更多的互動,並激盪彼此的思維,營造學習的氣氛。

報告者問題(視情況增減)
  1. 除了多元文化主義之外,還有哪些意識形態是為邊緣、劣勢者發聲?而與多文文化主義的相同點與差異點在哪?
  2. 當今議論公共事務,何以必須區分且尊重生理性別與社會性別,請支持去性別化者論述,去性別化讓人們沒有差別能否實踐平等?同樣是講求權利與平等,多元文化主義主張多元差異說法與去性別化者來說又有什麼不同?
  3. 如何分辨誰是少數?同性戀者屬於多元文化主義的「適用」對象?
  4. 少數族裔主張專屬權利的理由。
  5. 在本質上,現代以來,西方文化即殖民主義與種族主義?
  6. 若遇反對多元文化主義的少數族群,其他人應保持什麼立場?若打算以容忍(toleration)為因應原則,什麼是容忍?如何使容忍避免成為無視差異或流於口惠的冷漠?



2016年12月11日 星期日

授課進度

  • 負責生態主義和多元文化主義的同學,請至遲於十二月十八日中午十二時前貼上報告大綱,以利課程進行,謝謝合作!
  • 負責各種意識型態回顧與檢視的同學,請至遲於十二月二十五日中午十二時前貼上報告大綱,以利課程進行,謝謝合作!

女性主義的課程討論議題

女性主義的課程討論--性別存在的意義

  是先有性別,還是因為社會需要分工,所以才創造性別呢?另外,我們真的有辦法去除二元對立的男女標籤嗎?去除後,是否會再產生其他二元對立的標籤呢?存在主義者--保羅·沙特認為「人首先存在,才能面對自己,然後界定自己」。因此,人在存在是為了決定自己的本質(延伸的問題:本質的意義是決定身分嗎?),而不是在已有固有的本質尋找意義。故,事物存在並沒有充份的理由、事物是偶然的,而不是必然的。

  二元性別的建立,若是為了讓我們的行為,合乎社會期待。那麼,為了去除社會的刻板印象,因而抹去了性別觀,就象徵得到全然的自由嗎?對於性別意識支持者而言,解構性別對立,就沒有社會規範可以迫使自由與平等。多元性別、多元成家都是可以被接受的現象。

2016年12月10日 星期六

諸意識形態的回顧與檢討

  1. 不同的意識形態針對不同意識形態的信仰者應如何相處,會有什麼不同和相同的主張?
  2. 如何分辨自己的意識形態成分?
  3. 本地社會流通著哪些意識形態?何者最受歡迎?何者最令人厭惡?

關於文化多元主義

  1. 如何分辨誰是少數?同性戀者屬於多元文化主義的「適用」對象?
  2. 少數族裔主張專屬權利的理由?
  3. 在本質上,現代以來,西方文化即殖民主義與種族主義?
  4. 若遇反對多元文化主義的少數族群,其他人應保持什麼立場?若打算以容忍(toleration)為因應原則,什麼是容忍?如何使容忍避免成為無視差異或流於口惠的冷漠?

關於生態主義

  1. 如何分辨環境(environment)與生態(ecology)之別?
  2. 生態主義與哪些意識形態最為契合?最為敵對?
  3. 生態主義如何避免作為經濟強國打壓經濟弱國的主張?

2016年12月5日 星期一

《女性主義》

1. 當今議論公共事務,何以必須區分且尊重生理性別與社會性別,才不致陷於限於性別歧視與刻板項為當然?
生理性別,大部分是與生俱來的特性,這些特性無輕易改變,能為我們帶來利益,同時也有相對代價;然而,社會性別是由後天環境決定,不論我們是否確信,我們也會透過聽說」、「好像有」,在意識中根深柢固。中華民國憲法釋字490號,以「鑒於男女生理上之差異及因此種差異所生之社會生活功能角色之不同。。換言之,生理性別成為被決定社會角社的重要因素。
當今公共事務,包含女性是否應該服兵役、職場中的玻璃天花板,都是鑒於生理性別決定了社會性別,形成刻板印象。但甚麼樣的是事務屬於公共事務的範疇,也是女性主義者關心的議題。

2. 什麼是性別平等?既然有性別,該如何平等?設置女性保障名額是否平等?
以設置女性保障名額論述性別平等,保障名額被視為促進平等的一種方式。然而,只要「合理的差別待遇」的存在,就說明,不平等尚未被消除。

3. 為甚麼女性主義未必是女性主義者?而且,男性未必敵視女性主義者?
「女性主義」經常倡導的是女性解放,不論是女人在生活上應該被平等對待、或是女性身體的自主權。在部分人的觀點裡,女性主義者就是女性要求更多的特權」。激進的女權主義時常藉由女性主義,強調在父權的宰制下,男性是壓迫階級,而女性就是被壓迫者,所以女性無法發揮潛能。在面對激進女權主義的擴張,反女權的意識也在女性中蔓延。
我認為女性主義實際上要求的是:沒有比任何人少做些什麼。女性或許在生活中被壓迫,其壓力來自社會文化認同,或是社會期待。但是,男性亦同。如果男性的社會責任就是保家衛國,被賦予男兒有淚不輕彈的社會期待,那男性也是受害者。所以,追求性別平等的責任不應該分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