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課程進度遲延,預定十一月七日進行的期中考,必須延後或取消。日後若舉行期中考,必定至少提早兩週通知,請同學持續準備各週進度。
2016年10月31日 星期一
2016年10月30日 星期日
演說影片分享
- 自由派與保守派的道德根基(The Moral Roots of Liberals and Conservatives):還是回到自己身上,疏理自己的意識型態狀態,面對可能雜陳失序的價值分布或排列狀況。
- 一個保守派的呼籲:讓我們攜手合作吧!可能嗎?何以難以辦到?
- 網路:讓社會變革容易組織,卻難以實現。對不同意識型態而言,如何理解置身諸如網路這類資訊科技的生活化應用的世界?網路會把意識型態送上斷頭台或相反?
2016年10月29日 星期六
社會主義(03114501何中夫)
在《共產黨宣言》中,馬克思與恩格斯如何預言資本主義必定崩解?又交代了什麼樣的共產主義本旨?
共產黨宣言中預言道:資產階級不僅鍛造了置自身於死地的武器;它還產生了將要運用這種武器的人——現代的工人,即無產者。資產階級累積財富的工程中會形成資本的擴張和擴大生產的規模,這其中又會使得無產者通過結社的方式,力量日益增長,從而能夠對抗階級分化,以革命的方式推翻資產階級,所以資產階級的滅亡和無產階級的勝利都是不可避免的。
共產主義的本質:與階級對立的舊社會完全不同,共產主義社會是一個‘自由人的聯合體’。在那裡每個人的自由發展是一切人的自由發展的條件。
共產黨宣言中預言道:資產階級不僅鍛造了置自身於死地的武器;它還產生了將要運用這種武器的人——現代的工人,即無產者。資產階級累積財富的工程中會形成資本的擴張和擴大生產的規模,這其中又會使得無產者通過結社的方式,力量日益增長,從而能夠對抗階級分化,以革命的方式推翻資產階級,所以資產階級的滅亡和無產階級的勝利都是不可避免的。
在什麼情況下,社會主義會與自由主義結盟、疏離和對抗?
結盟:在對抗保守主義上,自由主義和社會主義相較的分歧較小,都是為了人類的價值和自由,尋求平等的權利去享受美好的事物。自由主義者和社會主義者本來的初衷是為了並肩衝鋒對抗舊制度的,但在社會問題上才出現了岔路口,最後形成兩種不同的意識形態。在不涉及經濟與社會的問題上,自由主義和社會主義是可以結盟的。比如一起為同性戀助威吶喊,一起主張性解放,一起呼籲教育的公平等等問題上。
疏離和對抗:私有制的問題上產生分歧
自由主義者來說,私有制是保證個人權利和自由的核心基石。自由主義沒辦法構想出一個既保證權利和自由,卻不保護私有制的社會。但對於社會主義者來說,情況就不一樣了,社會主義者把私有制視為阻礙每一個人實現其權力和自由的束縛。私有制雖然可以實現社會中某一些人的美好生活,但是另一些人卻在私有制中受到剝削和壓迫。所以自由主義和社會主義在私有制的問題上會產生矛盾,在經濟問題上產生截然不同的觀點,最後產生對抗。
2016年10月26日 星期三
2016年10月23日 星期日
保守主義 04114255
1.對保守主義而言,什麼是傳統?什麼是權威?為什麼保守主義必須擁護傳統與權威?
- 對保守主義來說,傳統代表著通過時間考驗的產物,也就是說在經過時間的驗證過後仍被保留下來的制度及習慣是有價值的,才能保留至今。權威在保守主義來看則像一股上對下自然的力量,因實際情形自然產生,在保守主義在社會中分階級的情況下,天生貴族應該有權威可以管束無知的人民,如同父母管教小孩一樣。在保守主義者眼中,權威來自於階級中上對下的關係,這就是出自傳統的一部分,然而傳統不只是經過時間考驗未被淘汰的制度及習慣,它更能為個人及社會帶來認同與歸屬感,也重要於創造國族認同與凝聚力,因此保守主義必須擁護傳統和權威。
2.如何分辨自己是不是保守主義者?
- 分辨一個人是否為保守主義我認為主要觀察點在於對權威的認同感,應該要有一群天生擁有權威的人才能引領著眾多無知的人民走向正途,但不同於法西斯至高無上的權力,保守主義認為權威仍有必要受到限制,就如同父母應在合理範圍內管教小孩一樣,若過度管教或靠著小孩為餓就是不適當的父母。然而以上是我對分辨一個人是否為保守主義的看法,然而要分辨自己是否為保守主義是辦不到的,因為自己觀察自己的意識形態本身就是個笑話,我們可以藉由觀察別人一些行動或言論來認定此人為何種意識形態,但若一個人能將一種將意識形態套用到其思想中的話,那這個人思想是否過於狹隘?
- 我認為自由與保守主義最重要的爭論點莫過於論民主,民主在自由主義中可說是一個基本,在自由主義者眼中沒民主的話彷彿所有理念都只能是空談,在辯論中捍衛民主價值是不可避免的。保守主義者則將持相反意見,首先民主在傳統的時間考驗上早就被淘汰了,再加上保守主義認為人性不完善的概念,在民主制度中由下而上的權威中就只會造成人多嘴雜和多數暴力而已。因此對民主這項號稱普世價值的制度,自由與保守雙方勢必引起一場激辯。
保守主義
一、
1.傳統:回到保守主義的歷史去觀察,保守主義起源於對法國大革命以來快速政治、社會的反抗,保守主義在當時工業革命及自由主義浪潮下起而捍衛逐漸被破壞的傳統社會秩序,根據Heywood的看法,保守主義是傳統為其核心的概念,他認為保守主義對傳統的看法有如下幾點
1.保守主義的特點是乃是強調歷史及經驗及對具有抽象理性思維的拒斥,因此採取傳統的而行的態度,作為保守主義最主要的核心思想,保守主義基於一連理由反對變遷,例如宗教的因素或對人性的不信任等等傳統的維護成為了其重要的組成成分,
2.傳統在一部分保守主義者中視為出於宗教的虔誠,例如柏克,他強調社會是造物者的法律所形塑的也稱為自然法,如果人們挑戰他無異於挑戰上帝,然大3.部分的保守主義以另一種觀點來觀察,好比社會達爾文主義,即是傳統代表過去智慧的累積,過去的制度經過時間的檢驗而順利保留下來,因此值得保存。
4.在保守主義的眼中傳統是代表過去智慧的累積,或因它能使人產生認同感或因保守主義對人信的不信任,人害怕孤單或不穩定,心理上朝向有安全感或熟悉的事物靠近,因此傳統是保守主義所必須擁護的。
2.權威:根據Heywood的看法,權威及階層是組成保守主義的重要原則之一,保守主義者對權位的看法有如下幾點
1.反對權力的來源是根據契約所訂定,他們認權力是和社會一起出現的,權力源自於社會和體制的需求而產生
2.相信不平等是社會必然產物,及所謂的階層秩序,讓權威的地位更加強化
3.權威是有助指引人在社會的角色,克服所謂的疏離感
4.權威有其界限,此界線是由權威所帶來的責任所自然決定的。
小結:保守主義從人性及社會的層面去推斷對傳統及權威的維護。
1人性面:保守主義者相信人性的不完美,包括人在心理上會有依賴性,害怕孤獨及不穩定,心裡會追尋安全感的事物﹔人性是貪婪,自私的,需要強制力量去約束﹔人的智能是有限的。
2.社會面:非新右派的保守主義贊成社會有機論,共有兩點,首先社會是不可任意拆解的,其次是社會乃天然因素而非人為造成,另外保守主義認為社會的階層秩序是有機社會中自然產生的,不認同個人的努力及命運可以改變不平等。
因此基於上述的重要核心可以推論保守主義維護傳統及權威的理由如下
1.基於人性的種種不完美,保守主義需透過傳統及權威來幫助人們維持政治經濟社會的運作及秩序。提供人們指引。
2.基於社會有機論的觀點,政治經濟運作上必須對傳統維護,因為某些制度有其存在的必要性,做出改變是危險的,也因為社會有機論產生的階層,權威的產生是不然的,如果遭到推翻,容易產生運作的不穩定。
二、分辨自己是否是保守主義者
要分辨自己是否是保守主義者的方法必須由所謂意識形態的組成觀察,意識形態大體由兩部分組成,一者為所謂是世界觀及理想,另一個是達成理想的戰略及戰術。
世界觀:檢視自己對於人性的看法、社會的看法,及現行制度的看法是否有和保守主義的核心原則(人性不完善、權威及階層、傳統、財產)的看法是否相同。
戰略及戰術:
藉由政策議題上及政治參與的形式來檢視
1.投票取向
2.參加示威、遊行、請願的主題
3.在外交政策上,是否為保守主義的目標(世界是善惡對立之舞台)而要除惡務盡,甚至參加戰爭。
三、
人性的看法最易引起雙方爭議,理由如下
1.人性的看法是雙方發展意識形態的世界觀及戰略的最重要根據及假設。
2.雙方對人性的假設可說幾乎達到兩極的觀點
保守主義 (05881202 李煜梅)
1. 傳統是經歷時間考驗過的政治制度、代代相傳的價值、讓我們有安全感和歸屬感的習慣及社會措施。
權威是由上而下的領導統御,由責任決定適當界限,通過施加影響力於他人,從而使人克服失根與疏離感的權力。
維護傳統與權威的原因:保守主義者相信人類的有限性,而且人是不斷尋求安全感,喜歡熟知及驗證有效果之事物;認為人與人之間有天然差異,是必然現象,各階層的分工不同。傳統可以使個人產生認同感、歸屬感從而使社會凝聚;權威能適當的指引及鼓舞他人,克服失根與疏離感,從而保證社會的穩定。
2.如何分辨自己是不是保守主義者?
「如何看待人類社會中的變遷」:保守主義者對人性持有悲觀的看法,認為人需要安全感和歸屬感,因此強調社會秩序和穩定,對社會中沿傳的傳統習慣及措施都應加以保存而不是改變。綜上,保守主義者會強調遵循社會習慣做出行動,並維護現有的秩序。若否,則不是保守主義者。
3.自由主義者和保守主義者之間最針鋒相對的議題:由對「人的理性」之不同看法而引發的對社會整體的判斷。
自由主義者相信人類受理性的拘束,認為社會本身其實不存在,只是一群自我具足的個人之集合,是機械的存在。因此社會可以透過某些機制(如改革或革命)加以改造和改善,從而使人實現自我價值。保守主義者認為人的理性是不可靠的,社會有機體是由天然因素而非人為所造成,也非人所能控制。因此對某種制度的改變是危險的,會破壞社會有機體整體大於各部分的總和。
保守主義(03111124劉衍伶)
- 對保守主義而言,什麼是傳統?什麼是權威?為什麼保守主義必須擁護傳統與權威?
我認為保守主義的傳統指的就是社會長久累積發展出的習慣,而這些習慣雖然不完美但被認可而且是有用的存在。保守主義的權威指的是小而強的政府以及自由的秩序。而因為保守主義要反對的是自由傳統中變質的激進主義,所以傳統與權威就必須擁護,權威是手段,而傳統是擁護不被迅速改變的中心。
- 如何分辨自己是不是保守主義者?
在生活中,保守主義者對於任何事情,都善於保持習慣就好的心態,並不想大幅度的更動改變,除此之外,對於自己的思想生活,會傾向依照社會習慣與價值所創造出的制度去應和。若不是,則非保守主義者。
- 你認為,什麼是保守主義者與自由主義者最容易發生激烈爭辯的議題? 換種問法:什麼議題最足以區分保守主義與自由主義?
我認為保守主義者與自由主義者在對於”自由”這概念上最能區分,保守主義認為自由是建立在責任與義務上的,而自由主義的自由則是建立在保護個人思想自由上。換言之,在自由主義中,言論自由的權利必須得到支持,但是保守主義的言論自由權利是有限的言語。
保守主義,02112035
1.對保守主義而言,什麼是傳統?什麼是權威? 為什麼保守主義必須擁護傳統與權威?
傳統乃是指任何經歷相當時間,或是代代相傳的價值、措施或是制度。權威則是藉由經被承認的服從義務,而施加影響力於他人的一種權力。對於某些保守主義來說,對傳統的重視乃是出於宗教的虔信,把世界視為是上帝的精心創造,則社會中沿傳的傳統習慣及措施都該視為「天賜」。但是這種認為傳統是由上帝旨意構成的說法在18世紀後難以立足。對於現在大多數的保守主義來說,傳統代表了過去智慧的累積、過去的制度及措施都經歷了「時間的考驗」,因此為了現存者及以後世代,他們應該被保存下來。
2.如何分辨自己是不是保守主義者?
2.如何分辨自己是不是保守主義者?
可由三個方面來看,分別是人性、社會、財產。對於人性來說,保守主義相信人類的有限性,而且人是不斷尋求安全感,人的理性不可靠,而且人性中會有道德傾頹的傾向。對於社會來說,他們認為社會是有機的,像一個活的生命體,社會不只是許多個人的聯合,似乎在個人之外,還有看不見的凝聚元素存在一般。對於財產來說,他們認為財產有若干的心理及社會裨益,例如他們提供了安全感,因此他們相信簡樸,而且鼓勵個人存錢並且投資。從上面三個方面來看,我們可以知道對於保守主義者來說,他們尋求的是安全感,追求一種穩定安全的保障,可以藉此來分辨我 們是不是保守主義者。
3.您認為,什麼是保守主義者與自由主義者最針鋒相對的也最容易引發激烈爭辯的議題?換種問法:什麼議題最足以區分保守主義與自由主義?
3.您認為,什麼是保守主義者與自由主義者最針鋒相對的也最容易引發激烈爭辯的議題?換種問法:什麼議題最足以區分保守主義與自由主義?
我認為是社會有機論議題。自由主義者並不把社會視為一個獨立整體,反而將其看成是一群的集合。他們認為社會是由自利的個人自願訂約所組成,儘管如此,社會種達到一種利益的平衡而產生和諧與均衡。而保守主義則認為社會是有機的,像一個活的生命體,社會不只是許多個人的聯合,似乎在個人之外,還有看不見的凝聚因素存在一般。例如:社會由傳統、權威及道德所聚合而成。新右派則接受自由主義的原子論社會觀。
保守主義,04154205
1.
- 對於大部分保守主義者而言,傳統代表了過去智慧的累積,他們歷經相當時間的自然淘汰而被認定為值得保存,在充滿了正義、理性及人權等高懸理念的政治場域中,保守主義者相信,真正智慧的結晶其實來自於傳統、經驗及歷史。權威,則是一種理所應當的存在,經由實際的需要自然而產生,保守主義者認為,權威是種具有助益的自然產物,猶如社會的自然產生一般,權威及階層秩序就像是一個社會的有機運作中精妙的肌理結構,維繫社會整體的存在及運作。
- 如同柏克所認為的 : 社會乃是由以往的、現存的及以後的世代所共同組成的夥伴關係。傳統及歷史對於保守主義者而言分別具有對現在及對未來的深刻意義。從人類開始群聚生活,每個社群便像個有機的生命體一樣成長並發展,直至今日這個不斷經由有機運作所累積的世界既龐大且複雜,基於人類智能的有限性,人們沒有辦法通過理性完整掌握世界的運作,此時,對於將傳統保存於文化中及生活中變得格外重要,因為這是人們在能力有限的情況下,唯一能與這個世界這個社會溝通及互動的管道,面對日漸複雜的世界,人類與其竭盡自己的能力創作出諸如自由或共產等幸福藍圖,還不如沿襲傳統的生活模式,順著社會運作的肌理行事,並且在穩定結構之中探詢進步的可能,才是保守主義者認為當下全人類最應該做的事。
- 當人類在每個當下均沿襲傳統的模式生活,每個人均融洽的成為社會有機運作的一部分時,權威及階級分層便理所應當的出現,權威及階級結構不但是因循傳統而活的每個人與社會的互動模式,更是互動後的結果。再進一步說,權威保障了社會有機運作的未來性,像是塗在齒輪上的潤滑油,滋潤著文明持續踏實地向前行進。
- 保守主義者視上述的世界觀為一種心態,更是一種身為人的常識,因此擁護傳統及權威有其必要性以及必然性。
2.
- 若能將保守主義中源自宗教虔信的部分從討論範圍中暫時抽離的話,我認為,相信社會的結構之龐雜乃至人類智能所不能及,並能放心的將社會演進交由全人類所構成的有機體去掌舵,不會希望拿源自個人知識及理性所創的理想藍圖與之抗衡,以小博大者,便可以說此人是保守主義者。
3.
- 我認為,最足以區分保守主義與自由主義的價值核心是 : 一個人願意將未來託付給社群還是個體本身。在自由主義者努力爭取足夠的生命空間,並將自己的未來交付給個體獨立的理性去掌舵的同時,保守主義者相信個體能力的有限性,並且傾向將過往的總體結晶當作考量標準,並以相同的肌理去投射並建構自己的未來。
保守主義,01114271
1. 對保守主義而言,什麼是傳統?什麼是權威?為什麼保守主義必須擁護傳統與權威?
傳統指的是一種信念或者價值,它是經過時間而留下來且很多已經無法考究,它也代表一種經驗的累積。
保守主義認為權威是一種無法挑戰的權力,例如父母有管教小孩的權威;老師有教導學生的權威。
保守主義認為傳統是一種可跟從經驗,它到被引用時都沒有發生錯誤,而權威可以確保社會秩序,如果這兩樣東西受到挑戰的時候整個社會變得沒有任何東西去跟從而變得難以管理。
2. 如何分辨自己是不是保守主義者?
保守主義的幾個信念:傳統、人性不完善、社會有機論、階層及權威、財產。其中傳統、權威、財產都有提到安全感,當我們對以上的東西只為了安全感受不起挑戰而盲目地追從,我們就是保守主義者。
3. 您認為,什麼是保守主義者與自由主義者最針鋒相對的也最容易引發激烈爭辯的議題?換種問法:什麼議題最足以區分保守主義與自由主義?
我認為是社會價值的判斷,自由主義強調的是個人自由,希望政府管越少越好,相反傳統的保守主義希望政府有必然的權威,必須對社會加以管束,為確保有安全感,而且很明顯的保守主義強調由上而下,自由主義強調個人故然是由下而上,這裡就很明顯的看出其分別。
2016年10月22日 星期六
保守主義(03112053)
1.
對保守主義而言,什麼是傳統?什麼是權威?為什麼保守主義必須擁護傳統與權威?
對保守主義者來說,傳統是指經歷相當時間或是代代相傳的價值、措施或制度;權威是指傳統階級秩序下與生俱來的產物,是一種上對下的權力關係。對於保守主義者來說,要保護傳統和權威的原因是傳統在一些保守主義者的眼中代表對宗教的虔誠,也代表著過去智慧的累積。並且使人對這個社會產生認同感及歸屬感,及社會凝聚力。
至於要保護權威是因為他們認為社會中一定有領導者及跟隨者,是源於社會本質的所需。權威可以克服失根、疏離感,因為在社會的指引、支撐及安全感都有賴於權威。簡言之,要保護傳統和權威是為了安定社會,這個理由是保守主義者要保護傳統及權威的原因。
2.
如何分辨自己是不是保守主義者?
我認為要分辨自己是不是保守主義者,可以從自己對於傳統、權威、階級和對社會幾個方面來分辨,如果自己對於傳統是抱持著一種尊敬的態度,當看到一些傳統的價值被破壞會十分憤慨、或是相信一種權威並視為理所當然等等…情況,來分辨是否自己是保守主義者。
3.
您認為,什麼是保守主義者與自由主義者最針鋒相對的也最容易引發激烈爭辯的議題?換種問法:什麼議題最足以區分保守主義與自由主義?
我認為保守主義者與自由主義者最爭論的議題是階級問題,保守主義者認為階級是與生俱來的,誠如柏克所言的「天生貴族」的概念,人們自生下來即有階級之分,而這種階級之分是社會安定的要素,自然而然也就對於「個人自由」有所框架。對「個人自由」的框架這點我認為是自由主義者最不能認同的地方,因此他們亟欲打破對個人自由的框架,而這種框架是源於社會「自然而然」產生的階級觀念。因此,我認為階級觀念是保守主義者和自由主義者最爭論的議題。
2016年10月17日 星期一
保守主義
- 對保守主義而言,什麼是傳統?什麼是權威?為什麼保守主義必須擁護傳統與權威?
- 如何分辨自己是不是保守主義者?
- 您認為,什麼是保守主義者與自由主義者最針鋒相對的也最容易引發激烈爭辯的議題?換種問法:什麼議題最足以區分保守主義與自由主義?
- 歡迎同學討論與交流,積極貢獻,營造提昇成績的條件,貼文期限為十月二十三日中午十二時前。
自由主義(四)
- 如果「基於維護社會秩序或社會總體效益得限制個人自由」成立,可否宣稱同理可證「基於捍衛或促進人類文明而限制個人自由」?
- 若遇某種文明反個人自由,並以捍衛文明而限制或取消個人自由,自由主義當如何評價這項主張?自由主義應否基於保障個人自由而否定反個人自由的文明?
- 歡迎同學貼文討論,積極貢獻,營造提昇成績的條件,貼文期限為十月二十三日中午十二時前。
2016年10月16日 星期日
自由主義(三),05114258
- 若不妨礙他人便得充分自由,無視他人痛苦(例如,因先天或後天差異而遭到差別對待)也是一種自由?
- 首先,"無視他人痛苦"這件事情我將之歸類於一種"忽視或漠視某族群或某對象的意見"之概念裡,那麼我想這可以用來探討兩個問題:一、"無視他人痛苦"有沒有妨礙到他人?二、歧視言論和多數暴力。
- 假使無視他人痛苦這件事,如果本身就是一種妨礙到他人的行為,例如搭乘捷運站的手扶梯,我們雖然靠右站,但是也許身體傾斜於左側或者提拿的東西過多造成左方要自由通行通道的人們之不便於行,可是我們卻認為自己已經符合最低限度道德的規範,或者已經是很有良心的公民了,所以我們就漠視了他人的痛苦且也妨礙到他人。這個時候的我們還能得到充分的自由嗎?
- 根據<論自由>裡第三章最後一大段都在探討言論自由不該毫無限制:"總之,對於每一個人,不論他自居於辯論的哪一方面,只要在其聲辯方式中或是缺乏公正或是表現出情緒上的惡意,執迷和不寬容,那就要予以譴責,但是卻不可由其在問題上所選定的方面,縱使是與我們自己相反的方面,來推斷出那些敗德;而另一方面,對於每一個人,也不論他抱持什麼意見,只要他能夠冷靜地去看也能夠誠實地來說他的反對者以及他們的意見真正是什麼,既不誇大足以損害他們的信用的東西,也不掩藏足以為他們辯護或者想來足以為他們辯護的東西,那就要給以應得的尊敬。 這就是公眾討論的真正的道德;假如說還常常有人違犯它的話,那麼我卻樂於想到,也已經有很多爭辯家在很大程度上註意遵守它,而且還有更多的人從良心上朝著這方面努力。"有所限制明顯表現惡意或辱罵之詞的言論應該要有法律或制度上的限制,無論是得勢者一方或寡勢者,無論你是基於公平正義或各式各樣人權的立場。然而歧視言論的定義我們何從定起?歧視言論不一定會使用到難堪的字眼,而且依據得勢者和寡勢者的人數多寡,社會大眾對於歧視言論的看法也許又不同。共同點在於,彼此都不認為妨礙到他人,所以都可以獲得充分自由,然而可能彼此都在自己的激情氣氛之下忽略他人的痛苦,不論是彼此,或者是社會上其他更少數沉默的受害者的聲音。
- 相似的例子誠如多數暴力,<論自由>第二章前面也有提到:"最好的政府並不比最壞的政府較有資格來運用它。 應合公眾的意見來使用它比違反公眾的意見來使用它,是同樣有害,或者是更加有害。 假定全體人類減一執有一種意見,而僅僅一人執有相反的意見,這時,人類要使那一人沉默並不比那一人(假如他有權力的話)要使人類沉默較可算為正當。 如果一個意見是除對所有者本人而外便別無價值的個人所有物,如果在對它的享用上有所阻礙僅僅是一種對私人的損害,那麼若問這損害所及是少數還是多數,就還有些區別。
- 但是迫使一個意見不能發表的特殊罪惡乃在它是對整個人類的掠奪,對後代和對現存的一代都是一樣,對不同意於那個意見的人比對抱持那個意見的人甚至更甚。 假如那意見是對的,那麼他們是被剝奪了以錯誤換真理的機會;假如那意見是錯的,那麼他們是失掉了一個差不多同樣大的利益,那就是從真理與錯誤衝突中產生出來的對於真理的更加清楚的認識和更加生動的印象。"不論是不自覺形成的激情的歧視言論,或者是不知不覺中變成的一言堂氛圍,或者是故意或非故意形成的多數暴力,其實都可能是自認為建立在沒有妨礙到他人但實質上不但是直接無視他人痛苦而且也深深妨礙到他人的行為。
- 不過最為嚴重和可惜的是,因為這些氛圍,我們少了許多也許是改變社會的關鍵意見,我們排他的結果是,剝奪社會改變的轉捩點與真理(當然我們以為的歧視言論也可能就是真理,這我並不完全否定,因為歧視言論的定義每個人不一定相同)。
訂閱:
文章 (Atom)